在过去几年当中,加密货币市场宛如乘坐过山车一般,有时会冲到极高的位置,有时又会跌落到极低的地方。2021年,中国政府发布了一则极具震撼力的消息,即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以及挖矿。这一消息公布之后,全球市场都陷入了惊愕的状态,比特币在几个小时内便下跌了10%,矿工们纷纷收拾设备撤离,整个行业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。与此同时,大洋彼岸的美国仍在慢悠悠地制定规则,它既不会完全放手,也不会彻底封杀。全球监管的风向正变得越来越严,美国作为加密货币的大本营,还能支撑多长时间呢?
2021年9月,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十个政府部门,采取强硬措施,规定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均属违法行为,此举措并非轻微整治欧易交易所,而是全面禁止,官方文件明确指出,所有与加密货币相关的金融活动,如交易所、支付通道以及场外交易(OTC)等,都不被允许,那么结果如何呢?比特币价格在当天出现跳水,全球算力经历大洗牌,中国矿工们只能含泪将设备打包,然后搬去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美国这些地方 。
要知道,在禁令发布之前,中国在加密货币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。全球超过70%的比特币挖矿算力都在中国。四川的水电站以及内蒙的廉价电力,为众多矿场提供了支持。当时,中国的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十分活跃,火币、币安等平台都起源于此。
可一夜之间,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。为何如此狠辣?官方给出的理由十分直接:加密货币被用于洗钱、非法集资,并且挖矿耗电过于巨大,与碳中和目标相悖。数据表明,比特币挖矿一年的耗电量相当于一些小国的用电量,这对于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中国而言,着实是个沉重的负担。
禁令的影响迅速显现。短期内,市场陷入恐慌,散户纷纷抛售,价格急剧暴跌。但从长远角度来看,并非没有益处。算力分散至全球各个地方,使得区块链网络更加去中心化,不会再被一个国家所“控制”。并且,中国的退出促使其他国家开始严肃思考监管问题,市场逐渐从无序发展走向规范 。然而,这对中国本地的投资者而言,无疑是一场灾难。这对中国本地的从业者来说,同样是一场灾难。银行卡被冻结,资金链断裂,许多人一夜之间从“币圈大佬”沦为了“难民”。
与中国的铁腕态度相比,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能用“佛系”来形容 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政部没有打算全面禁止 ,而是选择一边观察一边收紧 。例如 ,SEC主席加里·詹斯勒在2021年于国会喊话 ,称加密货币市场需要有“清晰的规则” ,否则骗子和非法活动太多 。他还说出强硬的话,要整治没注册的首次代币发行(ICO),整治一些去中心化金融(DeFi)项目。2023年,美国通过了《数字资产反洗钱法案》,该法案要求交易所报告可疑交易,这算是美国在相关领域迈出了规范化的第一步。
但问题是,美国的监管框架非常混乱。在联邦层面,始终没有出台统一政策,各州自行其是。加利福尼亚州对加密企业较为友好,然而纽约州却制定了相关规定,其合规成本高得惊人,就连大型平台都叫苦连天。这种碎片化的状况使市场参与者极为头疼,想要合规,规则却不统一;想要创新,又担心触碰红线。
数据也令人担忧。财政部在2021年的报告中指出,通过加密货币进行洗钱的金额超过了1.29亿美元,并且这还不包括其他灰色交易。面对这些风险,美国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做法,而是依靠加强反洗钱(AML)以及了解你的客户(KYC)的要求来堵塞漏洞。这种策略有好处,好处是保住了创新空间,毕竟美国是全球科技和金融的领头羊,硅谷不想错过加密货币这块蛋糕,华尔街也不想错过加密货币这块蛋糕。但坏处也很明显,坏处是监管力度不够,导致市场乱象丛生 。
另外,美国如今成为了比特币挖矿的新中心 。2021年中国实施禁令后 ,美国接过了算力大旗 ,占全球的35.4% 。得克萨斯州因电价便宜 、政策宽松 ,成为了矿工们的“新家” 。这表明美国的市场基础依旧很强 ,然而监管的不确定性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,谁都不清楚何时会落下 。
中国发布的禁令仅仅是开端,全球针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正在加速严格起来。在欧盟地区,2024年将正式施行《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框架》(MiCA),以此为整个欧洲市场确立统一标准。印度的举措更为直接,在2022年便宣布对加密货币收益征收30%的税,试图通过税收管控风险。韩国同样提出要求,交易所必须与银行展开合作,确保用户实行实名制,否则将被关闭 。
但也有地方采取了相反的做法。新加坡和迪拜凭借清晰的规则以及税收优惠,成为了加密货币的新乐园。迪拜甚至推出了区块链战略,吸引了像以太坊创始人布特林这样的行业顶尖人物。这些地方的兴起,表明监管未必会抑制创新,关键在于如何进行监管。
市场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十分复杂,还记得2021年5月马斯克一条推文致使比特币下跌30%这件事吗,市场敏感得如同神经病,2022年Terra的LUNA币崩盘okx,400亿美元在一夜之间蒸发,散户血本无归,还有更离谱的“特朗普币”,2022年其价格从76美元跌到17美元,81万投资者亏损了200多亿 。这类投机项目层出不穷,监管稍微一松懈就容易出事。
华尔街的大机构开始进入市场,高盛、摩根大通开设了加密货币交易部门,2023年流入市场的机构资金相比前一年实现翻倍,这是监管收紧带来的正面效应。规范化使市场更加透明,普通人参与的风险也在下降。短期内,价格可能因政策产生波动,不过从长期来看,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。
美国如今是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“领头羊”,然而这地位能否稳固着实难以确定。其优势显著,金融体系发达,技术创新处于领先水平,且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。2021年美国取代中国成为挖矿第一大国,Meta等科技巨头也在涉足区块链领域,进而带动整个生态变得活跃起来。
可挑战众多。最大的问题是监管成为阻碍。联邦长时间未出台统一法案,国会仍在争论不休,市场参与者只能自行摸索前行。再看其他地区,欧盟的MiCA一经实施,欧洲市场便有了明确规则;迪拜凭借政策优惠,已成为开发者和企业的“新家园”。美国若不加快速度,或许真会被超越。
2024年是关键的时间点,欧盟的市场会更加成熟,迪拜的市场也会更加成熟,新加坡正在努力争抢人才。如果美国依旧维持现状,投资者和企业有可能会撤离,到那时,不要说保持领先,就连能否保住前三位都难以确定。然而,美国并非没有机会,只要政策能够跟上,凭借其市场和技术优势,扭转局面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。
这场全球监管风暴势头迅猛,中国的禁令仅仅是个开端。短期内,市场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,价格出现波动,投机项目走向崩盘,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。但从长远角度来看,这恰恰是加密货币从无序状态转变为规范状态的进程。美国身为市场的核心,面临着不小的压力,不过也存在诸多机会。能否承受住压力,就取决于政策能否紧跟形势了。
说到底,加密货币属于数字经济的大趋势,没人能够阻挡。监管的目的并非扼杀它,而是促使它稳健发展。未来几年,全球竞争将更为激烈,美国若想持续占据主导地位,必须展现出真才实干。对于咱们普通民众而言,无论风暴多么强烈,弄明白规则、管理好钱包,才是正事。你怎么看?
网友评论